新能源汽车反向输电给电网 这项浙江首创为夏季用电减负

2024-07-10 09:33
7月9日下午3时,炎炎夏日。停车、插枪、扫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公园充电站内,车主郑城将爱车和充电桩连接起来。
与以往不同,连接完成后,郑城通过国家电网“e充电”App,启动了车辆放电功能。通过眼前这台60千瓦V2G(即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技术)充电桩,只需一小时,就能将车内动力电池剩余的60多度电“反哺”到国家电网。放电结束后,他将车辆开到充电站内的换电点,换上新电池“满电出发”。
这是充放换一体“车网互动”在浙江的首次落地应用。
车网互动,是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放电装置,和公共电网、微电网等供电系统或楼宇、住宅等配电系统相连,将动力电池作为移动储能或可控负荷聚合参与电网运行的灵活性资源,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能量流、信息流双向互动。
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炜介绍,在充放换一体“车网互动”场景下,电动汽车就像是一台移动的储能电池,能够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智能调整充电设施或车辆充放电功率和时间,从而释放电动汽车作为荷储资源的充放电潜力。
“目前,我们在杭州已建成3处车网互动充电站。以钱江世纪城公园充电站为例,这里有8台V2G充电桩,可以满足8台汽车同时反向放电。”卢炜说。
之所以选择下午3时放电,也有讲究。
卢炜说,随着近期全市持续高温,杭州电网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工作日的下午3时至4时,是电网负荷高峰,此时车主进行“反向放电”,能够在用电顶峰支撑住局部电网台区的用电,减轻电网负载压力,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像这样的充放换电,会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带来损耗吗?
卢炜介绍,绝大多数私家车辆平均充电频率约为每年50次。按照汽车10年寿命测算,全周期内车主使用的充电次数约为500次。而目前,动力电池的设计寿命至少为3000次,按照实际使用寿命2000次保守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在全周期内仍有超过1000次的电池充电次数可参与车网互动。
对于参加“反向放电”的车主,负荷需求响应聚合商会给予相关激励。
比如,一次放电大于70度,就能获得35积分/度的品牌积分。按照现场车网交互充电桩计量,郑城现场获得2000品牌积分,相当于人民币200元。这些品牌积分,车主可以在品牌积分商城里兑换相关物品。
“对于普通新能源汽车主来说,车网互动让自己的个人收益增加了。而对大电网来说,新能源汽车负荷具有规模大、灵活可调、经济性好等特点,优化了能源效率。”杭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职洪潇说。
截至2023年底,杭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60%,保有量超85.5万辆,如果新能源汽车全都能参与到常态化的调峰辅助服务和市场化需求响应中来,车载电池的储能潜力可达约4200万度,预计最大可控负荷超25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4台中型燃煤发电机组的体量。
作为国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之一,近年来,杭州出台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各项方案,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为主的结构。同时,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不断加快构建满足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高效、使用便捷、适度超前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助力城市构建完善的绿色出行体系,创新探索形成“多站融合”充电站、光储充放换检”公共充电站、“云表桩车”居住区有序充电方案等车网互动成果。(钱江晚报)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